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出售,欲购请联系qq38768051
图片
新闻正文
再生障碍性贫血概述
作者:河省中医院血液科    发布于:2007/5/13 14:00:02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,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、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,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,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。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髓的脂肪化。临床以贫血、出血、感染为主要特征。依据其发病急缓、病情轻重及骨髓受损程度等情况,临床分为急性再障、慢性再障,依其发病分为先天性再障、后天获得性再障,其中获得性再障依其有无病因而分为原发性再障与继发性再障;各年龄组均可发病,但以青壮年多见,男性多于女性,北方多于南方。国内的发病率为7.4/106,其中慢性再障为6.0/106,急性再障为1.4/106
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,先天性再障(范可尼贫血)占2.5%,多在10岁内发病,多数有家族史,可能与胎儿时期受某些因素影响有关。后天获得性再障,原因不明者,称为原发性再障,约占70.3%,能查明原因者称为继发性再障,占16.9%。近年来继发性再障已有明显增加,致病原因很多,有化学物质因素,如苯、三硝基甲苯、农药、无机砷等;有药物因素,常见药物有解热镇痛药:阿司匹林、非那西丁、氨基比林、安乃近、保太松、羟基保太松、水杨酸钠、吲哚美辛、醋氨酚;抗菌药:青霉素、新青霉素I、氨苄西林、链霉素、土霉素、氯霉素、合霉素、磺胺噻唑、磺胺异恶唑、磺胺甲氧嗪、复方磺胺甲恶唑、周效磺胺、磺胺二甲氧嘧啶等;抗癫痫药:苯妥英钠、去甲苯巴比妥、甲妥英、三甲双酮、乙琥胺、苯乙酰脲等;镇静催眠药:如氯氮、甲丙氨酯、氯丙嗪、甲哌氯丙嗪等;心血管药:奎尼丁、甲基多巴、肼苯哒嗪等;利尿药:氢氯噻嗪、乙酸唆胺;降血糖药:氯磺丙脲、甲磺丁脲等;抗甲状腺药:硫氧嘧啶、他巴唑、甲亢平等;抗寄生虫药和杀虫药:氯喹、环氯喹、阿的平、乙胺嘧啶、海群生、砷剂、666、1605、DDT、1059等;抗肿瘤药:氮芥类、6- 巯嘌呤、环磷酸胺、氟脲嘧啶、甲氨蝶吟、长春新碱、喜树碱、秋水仙碱、自力霉素、正定霉素、光辉霉素等;其他:如金盐、别嘌呤醇、过氯酸钾等。电高辐射,如X线,Y线或中子射线,均能影响更新的细胞组织,破坏DNA和蛋白质,辐射对淋巴细胞有溶解作用,浆细胞、网状细胞及原始纤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较耐照射;生物因素,患病毒性肝炎后继发再障,多在肝炎后两个月内发病,病情严重,病死率高;细菌感染,如分支杆菌感染,亦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及再障;其他如妊娠可并发再障;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(PNH),约 25%的 PNH患者在病情的某一阶段发生再障;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再障7倍于正常人群,机理尚不清楚。文献报道的原发性再障,虽指原因不明者,实际上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致病因素的。再障患者的骨髓病理改变表现在增生减低,全身红髓总容量减少,脂肪髓增多,但可见到造血灶,造血灶中可见到造血细胞成分、但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。骨髓间质有水肿、灶性出血、噬红细胞现象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等。急性再障,骨髓病变发展迅速而广泛,主要影响较早期细胞,多能干细胞不能向原始细胞分化,原始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减低,以致各种造血细胞减少。慢性再障,骨髓呈向心性萎缩,脂肪化从髂骨开始,最后胸骨受影响,增生良好的部分有红系代偿增生,红细胞成熟障碍,表现在晚幼红细胞脱核受阻,不能变为成熟红细胞,因而晚幼红比例增多。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增多,末梢血中则减少,说明成熟红细胞的释放也有障碍。再障患者淋巴结及脾脏萎缩,髓索淋巴组织消失,脾窦中常出现巨噬细胞及浆细胞。少数可出现轻度髓外造血。
 
 
图片
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2-2020 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